找到相关内容314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,故说于。有见既除,亦自遣。如病服药,病除药止;又如烧薪,薪尽火灭。加行位中,以遣有;入真见道,。有空俱泯,是即般若智照,行无所行,得无所得,都无所观,名真现观也。问曰:般若言与断见外...无唯识宗;有唯识义,无唯识学。法王掩迹,法子迁升,众生机劣,唯乐小教;般若开阐,转复著。于是而此唯识之义,遂珠沉大海,宝落深山;贝叶梵章,若存若失;只词片义,如有如亡;而缘生胜义,无复有人道及矣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义”。[4]反映了缘起与性从相互对立走向相互关联、互相融合、互相配合。第一世达赖喇嘛格敦珠巴在其《中观根本慧论》中对“缘起”作了精辟解释,他说:“诸有为法的体‘有法’,在(芽)未生时,于缘(种子...成时缘中无有芽,则不从缘而生有自性的他法,在缘等未成时体非有”。[5]这里以缘起性为一切的条件,从自生无自性引申到他生无自性,乃至一切无自性,明确了性“体”与缘起“用”的相融关系。  为了确立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华严经义海百门

    若无色而言。即是无世谛之妄色。因妄色而有真谛之真空。色若无而言色。即是无真谛之真空。因真空而有世谛之妄色。今但了妄无体。即是真空。非无色名也。经云。色性。非色灭   三通大小者。如尘圆相...。是故能真能俗。即二而无二。不碍一二之义历然。经云。于解常一。于谛常二。通达此无碍。真入第一义   三出入定者。谓见尘性。即是十方一切真实之理。名为入定也。然见此尘无性理之时。乃是十方之也。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8.html
  •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(1)

    从颠倒相起。如此想心,从妄想起,如中风,无依止处,如是法相,不生不灭。何者是罪?何者是福?我心,罪福无主,一切法如获至宝,无住无坏,观心无心,法不住法,诸法解脱,灭谛寂静。如是想者,名大忏悔,名...罪戒、不赞毁他戒、不悭戒、不瞋戒、不谤三宝戒。四十八轻戒,是为防犯轻垢罪所制定的戒条,即:不敬师友戒、饮酒戒、食肉戒、食五辛戒、不教诲罪戒、不供给请法戒、懈怠不听法戒、背大(乘)向小(乘)戒、不看病戒...

    朱封鳌 等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369607.html
  • 三论游意义

    十二门即破内学。若是百论即破外学。所以然者。龙树出时正法始灭像法始兴。此中有内病兴世故。大论云。佛灭后五百岁后有五百部出兴于世。皆执见为是。他见为非。不知佛意。为于解脱故闻毕竟法。开邪覆正。是故菩萨...二谛教门。说此二谛为表不二。如说有为俗有空为真。有为俗。有不自有。有即是假。有空为真。即是假。故此空有既是假名。因此空有之假。表非非有不二中。是经中前假后中。故因假得中。因教悟理也。...

    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969657.html
  • 圆、顿教相的发展

    存在(注7),如有宗之戒贤与宗之智光,都有三时判教,他们的判教是用以显扬宗之究竟,因此戒贤之判教是:有--非有非;智光的判教则是:有--非非有。三时说的渊源可以回溯到解深密经:  “世尊初...来说则可谓一心,假、中观缘生法是所谓的一心三观。能具一心三观证圆融三谛者,自然可以成佛得不思议解脱境,但以解脱毕竟无所有,所以诸佛乃称“不可说!不可说!”。(注10)  四教化法中的“教”,智者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670102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2)

    乾坤。如来金口无虚语。厯厯明文尚具存。  琉璃地上绝尘埃。晏坐经行亦快哉。锦绣?成行树枼。丹青书出众楼臺。漫华雨诸天下。遍界香云大士来。何处忽生新佛子。芙蓉又见一枝开。  净土能令心。无边妙色现其中。千灯互照身光映。十镜交辉佛土融。珠纲重重懸宝树。天童厯厯在华宫。黾龄鹤算浑闲事。直得虚空寿量同。  称性荘严非外得。天然果报无穷。一尘遍入诸尘里。萬法全收一法中。华映玉池人倒影。身游佛国地俱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6.html
  • “六祖坛经”之禅机大旨

     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有非实。』帝  曰﹕『如何是真功德﹖』答曰﹕『净智妙圆,体  寂。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』帝又问﹕『如何是圣谛  第一义﹖』师曰﹕『廓然无圣。』(注12)帝曰﹕...  净智」。如果舍妄归真,自觉证而呈现之,则为超凡入圣  ,故曰「圣智」。「此智」之体」,故能涵藏一切德  而不见其藏,是以而不,不「寂」,   27页 ...

    朱维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670784.html
  • 明末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——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

    ,是以「性」  来诠释「不迁」的:  (一)《大品般若经》中,表示「性」的哲理者,如「色性  ,非色坏」(注17)。翻成现代语意,即:所谓「性」者,指  现象界的本质(色性)本身就是无永恒实体的(),并非现象破  坏了,才成「」。然为何要否定其无「永恒的实体」呢?因为印度  人视宇宙与人生的现象,为虚幻的存在(注18);在逻辑上则因现象  是由条件(因缘)结合才形成的,故亦可论证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971094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学佛者,求觉也,求明心也。把此心由暗黑转光明,由烦恼转清净,由生死转涅槃,由糊涂转大觉,由执著转自在,观世间一切,平平淡淡,无所系著,即修证至菩萨位,亦无欢喜骄慢等习,不被境转,不受法缚,心常空地...不可得者,非虚无不有断灭之谓,乃即有以显,原无自性,初无是非好坏分别等,都由幻心假定而成。心本不有,一切,心非断灭,一切不废,非有非,即即色,离色不能显,离不能破色,会入不二,方名大觉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